首页

中心召开年中务虚工作会议 研讨“十四五”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30 浏览次数:2345

826日下午,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召开2021年度年中务虚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中心上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研究现阶段主要面临困难和下半年主要工作举措,并就中心“十四五”发展时期的重点任务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专题研讨。中心领导班子、学术与人力资源委员会专家、各研究所所长、双聘老师、省级高层次人才及各研究所学术骨干参加会议。 

中心副主任金卫勇总结了上半年重点工作成效: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结合产业需求,在机电一体化装备研制、水产资源精深加工、环境微生物技术和海洋电子信息等方向通过项目实施取得较好成效。累计申请各类纵向项目25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3项,获批10项;获批人才项目2项,签订各类横向项目26项,技术成果转让1项;横向到款科研经费较去年同期增幅55.8%。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鲜活帝王蟹保活暂养技术成果以360万元转让企业,支撑舟山建设打造浙江省首个、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帝王蟹进口交易集散中心。鱼体智能切割装备推广6台,应用于浙江大洋水产有限公司鱿鱼切片智能加工生产线。三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效推进。与海洋学院合作申报浙江省滨海碳汇(蓝碳)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继续与10余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新增共建2家技术研发中心;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服务平台与20家企业及科研团队达成业务合作,主要完成了深海采样系统、注塑机模板、封装夹具等设计制造。四是一站式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舟山滨海科创大走廊建设规划》并提交送审稿;参与舟山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揭榜挂帅,积极谋划水产行业产业大脑建设方案;承接开展舟山、宁波、台州等地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评等项目4项,行业决策、食品安全等咨询类项目4项,企业创新平台申报2项。五是人才引育开创新局面。申报国家和省级各类高层次人才31人、创新团队3个,申报数连创新高。

金卫勇还分析了中心“十四五”时期面临的重要机遇和困难,明确指出要以服务一流海洋学科建设和深度融入“创新舟山”为主战略,凝心聚力、扎实作为,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推进一流海洋特色研究机构建设,在下半年重点部署推进以下任务:抓牢思想建党,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领中心年度重点工作落实;策划培育大项目,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做强做大科技规模,实现年度新增长;加快推进重点成果产业化,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打造科研队伍核心竞争力。 

中心副主任泮红文作“人才项目与政策”专题解读,在梳理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概况和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舟山市与中心人才政策和管理办法,深入解析了当前高层次人才引育及队伍建设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如何做好团队建设”这一重要论题。

学术与人力资源委员会各专家为中心“十四五”创新发展建言献策。海洋研究院院长张海生指出,中心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说明了中心转型发展上的正确定位,在“十四五”发展阶段要更紧密结合地方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做好科研能力提升和人才队伍优化这一核心任务。海洋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文指出,要进一步推进中心同海洋学院和海洋研究院的协同合作、中心内部各研究团队的交叉建设,为海洋牧场、新农村建设等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关键的决策咨询和技术创新服务。

高层次人才代表和双聘老师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分享了经验体会,建议中心各研究团队在发展定位上突出特色,重点做好成果中试和转移转化,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原则加强团队建设,在人才、资源等多方面与海洋学院、海洋研究院实现互联互通。

会议最后,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瑞飞总结讲话,他指出,“十四五”时期国家、地方对科研机构赋予了新的使命和目标要求,中心要“目标远大、抬头看路”,从大局出发、统筹谋划,努力建设成为舟山乃至浙江重要的产业研发中心、舟山最好的水产品行业研发中心,在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要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要主动谋划,培养团队核心竞争力。人才队伍的组建上,要灵活机动、充分整合海洋学院和海洋研究院资源,加强三方在人才培养上的“交叉互补”,重点做好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二是要突出特色,做强做大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以服务舟山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定位,与海洋学院、海洋研究院错位发展,深耕“一条鱼”产业价值链,做好精准对接、持续服务,打造中心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上的“特色标签”。三是持续优化,打造全方位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要创新人才服务方式,继续在引才用才、打造人才服务高地、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下功夫,让人才愿意来、能成才、留得住,让中心真正成为人才培植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