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Dynamic News

紧抓“十四五”发展机遇,奋力推进一流建设目标

 发布时间:2020-08-03 浏览次数:864

7月31日,中心召开2020年度年中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上半年重点工作成效,分析研判了“十四五”发展形势,并部署安排了下半年重点目标任务和“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谋划。

上半年,中心在舟山市委市政府和浙江大学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科技成果产业化迈出重要一步,与浙江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同推进液氮制冷技术产业化、商业化的备忘录,中心主导推进的浙江省首个“5G+智慧水产”项目在浙江大洋兴和食品有限公司顺利推进。科技服务进程加快推进,入驻金塘塑机螺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普陀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多家相关领域内的企业开展研发合作,为企业突破重大技术瓶颈提供重要支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心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洋可视化分部在浙江大学信电学院正式挂牌,推动建设完成可长期运行的海洋(舟山)IT-GFD--200海里通--控可视化系统。

下半年,中心将继续建立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长效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发挥市校合作平台优势,加快推进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深度融入金塘塑机螺杆产业、普陀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2个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落实海洋工程材料环境试验中心建设,为校地科研条件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坚实支撑。二是聚焦优势方向,加快推进重点成果转移转化。落实与浙江华日投资的专利技术转让和产业化工作,合作推进水产品陆海联动绿色加工示范基地和深远海网箱养殖系统建设,继续开展“智能工厂”在我市水产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推广应用,做好“蓝色粮仓”和“糖脂类土壤养护剂”等重点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三是强化校地资源整合,提升人才引育和地方合作成效。联合舟山人才驿站,依靠“泛浙大”资源,引育高层次人才、项目和资源。继续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组建,提升团队自我造血功能。有效整合中心和浙大海洋学院、浙大海洋研究院在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地方合作资源,建立成果推广专业队伍,促进浙大科技成果在地方转移转化。

3.jpg

会议还专题研讨了中心、各研究所和交叉学科团队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立足未来五年战略目标就人才队伍引育、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推进和优势研究领域打造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确保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好中心和各研究所“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推进中心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会上,中心前任主任徐文致辞,勉励中心全体职工抓住“十四五”时期“智慧海洋”工程和“浙江自贸区”等重大战略赋予的舟山海洋特色产业发展机遇,抓住浙大建设一流海洋学科,振兴海洋科技发展的科技创新机遇,积极发挥个人动能,在下一个五年内与中心发展同上一个新的台阶。

2.jpg

会议最后,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瑞飞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中心上半年在前任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定位要更准确。在“十四五”时期,中心秉持初心、明晰定位,更好更深地服务于校地科技合作,服务于浙大涉海学科和舟山校区的发展,服务于舟山市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创新团队的引育。二是视野要更开放。要树立全局观念,紧盯舟山产业发展,尽快做出亮点特色成果,在为地方社会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的过程中发展壮大中心,可持续地提升中心影响力。三是目标要更远大。深入谋划中心发展思路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在五年规划期内逐步将中心建设成为舟山一流的海洋特色研发机构,培养一流的科技创新团队和出色的教授级高工人才。四是工作要更专业。树立中心工作从根本上服务于市场、服务于项目、服务于校地合作开展的全局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五是团队组建要更科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实施为载体,组建和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学科交叉研究团队,提升中心整体创新影响力。六是发展特色要更鲜明。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浙大涉海学科建设要求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团队资源整合,强化个人和团队发展特色和优势,同时要重视和做好科技服务人员的培养,齐心协力、大胆创新,协同推进浙大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