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

Research Institution

《舟山晚报》: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深度融入“创新舟山”建设 8年获得专利授权139项

 发布时间:2017-11-29 浏览次数:6783

来源:舟山晚报   作者:记者:李巧凤;泮红文

 

产学研融合,8年获得专利授权139

  昨天,记者获悉海产品液氮深冷速冻、海洋纤维素酶共固定化、高速液压冲床成套设备、带锈涂装防锈底漆、液压综合测试平台……这一项项科研成果,均出自于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如今正融入我市各生产领域,为“创新舟山”建设添砖加瓦。

  

海产品品质保鲜期延长到6个月

  1124日下午,在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的海产品超低温技术与装备中试基地,两位研究人员正在对一批梭子蟹进行冷冻保鲜。

  基地里,一台液氮速冻机正在工作。副研究员杨水兵介绍,活蟹经过预处理后,放入液氮速冻机的速冻柜,蟹体中心温度降低到-20℃甚至-60℃仅需15-35分钟,冻结效率较常规方法提高了十几倍,品质大大提升。

  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从2011年开始研究海产品液氮深冷速冻技术,并自主研制了隧道式液氮速冻设备,与现有冷冻保鲜技术相比,液氮深冷速冻保鲜技术可使虾蟹类、鱼类的品质保质期延长,可实现反季节销售。

  目前,该中心为舟山本地多家水产企业提供了多次海产品液氮深冷速冻相关的技术服务。近年来,液氮深冷速冻在水产品保鲜方面的研究在全国影响力逐渐加大,已辐射到外地的一些水产企业及餐饮公司,如湖北、山东等地,研究的应用范围也拓展到一些淡水鱼、大闸蟹、小龙虾等。

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以舟山梭子蟹为例,每年捕捞产量超过10万吨,仅5000吨用于液氮保鲜,反季节销售每公斤增值30元,则可增值1.5亿元。

 

  诸多科研成果融入生产领域

  在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承接开展的科研项目中,海产品液氮深冷速冻技术仅是其中一个重点项目。

  据该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翁永孟介绍,近年来,研究中心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如受浙江金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委托,研制的高速液压冲床,其冲压频率1000/分,冲压力125吨,行程5-50毫米可调,性能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可改变我国高速大吨位液压冲床依赖进口的局面;针对具有高盐、高纤维素的造纸和纺织废水难处理问题,开发了耐盐海洋纤维素酶,现已拥有达3万多株的菌种库。

  项目组开发的河道处理菌剂参与了定海顾家桥处的河道水质提升实验,经过一个多月的现场实验处理,各指标达到了五类水质标准,目前已在舟山及杭州、嘉兴多地河道应用;项目组开发的循环冷冻液及高效换热系统,具有—40℃下流动性良好、不易挥发、不易爆易燃、占地面积小等特点,适合水产企业加工替代液氨制冷循环使用,使得车间内安全生产。

  此外,项目组开发的高性能纳米复合带锈涂装防锈底漆,可节省前处理工艺,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并发挥优异的防腐效果,目前已在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嵊泗县五龙乡船厂应用;液压综合测试平台,具有测试范围广、种类全、压力高、流量大的特点,已为浙江柏润机械有限公司、中联重科等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提供测试服务。

 

  产学研融合为“创新舟山”出力

  据介绍,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2009年由市政府、浙江大学共同创建,8年来,该中心聚集了一批高科技人才,现有国家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6人,双聘浙江大学教授7人,培养博士后13人,聘任了30多名从211985院校毕业的硕士人才,现正在运行中的海洋生物所、船舶机电所等4个研究所,承接开展了近200项科研项目,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100项,并取得了国家专利授权139项。

  翁永孟介绍,围绕“创新舟山”的战略要求,下一步,研究中心将继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浙江大学多学科优势,将学校里符合舟山发展需要的科技成果通过中试孵化,进而产业化;与舟山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深度对接,提供技术培训、海域价值评估等科技服务;依托现有的10多个省部级能力建设平台,引进海内外高精尖海洋科技人才等,深度融入舟山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