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Dynamic News

《浙江日报》:浙大科技岛浮出水面

 发布时间:2015-03-23 浏览次数:4114

来源:浙江日报[2015-03-23]   记者:曾福泉

在舟山西南面的海域中,一个陆域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摘箬山岛,因为浙江大学师生的到来而旧貌换新颜。岛上,1.1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大楼拔地而起;沿着海岸线,形成了海下技术系统试验平台等一系列试验群;附近海面上漂浮着橙红色的海上试验平台,引来过往渔民好奇的目光。

日新月异的摘箬山海洋科技岛,是浙大围绕我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决策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智慧支撑迈出的强有力一步。浙大校长助理、海洋学院院长陈鹰教授介绍,2011年,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摘箬山岛也于当年开工建设外海实试基地,只用了不到4年,已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科技岛”,一期16个项目已建成9个,涵盖海洋信息、海洋能源、海洋工程等多领域。

从长峙岛码头出发,坐快船不到一刻钟,摘箬山岛东岙矗立的两座风力发电机就映入眼帘。不远处的海面上,平稳锚泊着由浙大按照我国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等比缩小设计建造的浮式科学试验平台——“华家池号”,以及浙大自主设计制造的国内唯一长期实效发电的潮流能发电机组。浙大海洋学院副院长胡富强介绍,“华家池号”可模拟钻井等大型设备在各种海况下的运行情况,还可开展海底管道、水下生产设备的安装试验,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已为中海油、中石油等提供技术服务,还吸引了西澳大利亚大学等前来开展新式锚泊系统试验。

浙大专家在摘箬山岛上搭建了一系列海洋科学和工程装备的试验场,企业生产的各种类型的水下传感器、海工材料等都可以在这里实地接受东海海水的检验,取得大量宝贵数据。目前,我省海洋产业相关企业为了试验产品,有的甚至要远赴韩国。而摘箬山岛的这些试验场全面建成后将对外开放,能让企业就近获得服务,并有望依据东海海洋环境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海洋科学是新兴学科,科技岛的建设汇聚了电气、地科、能源、建筑工程等多学科专家的心血。浙大海洋试验站站长陈家旺说,兴建之初生活条件不完备,浙大师生就在水泥平房里打地铺,观测数据、维护设备;海上浮式平台需要有人长期值守,专家们就自带干粮,在狭小的空间里吃、住,一待好几天。

科技岛建设的顺利进展,为高校与政府合作在国家战略层面实现协同创新提供了典型范例。舟山不仅将摘箬山岛零地价、零租金长期提供给浙大使用,2012年还和浙大签约共建浙大舟山校区,总投资20余亿元。浙大目前有近百名学者长期在舟山开展科研,大量成果可直接服务于海洋新兴战略产业。已定于今年9月建成开学的浙大舟山校区,不仅拥有多个国际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实验室,还建成8000吨级码头,配备教学实验船,并正与摘箬山岛一起申报成为我省海上试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